[民歌]郧西五龙河民歌(含山歌),历史渊源无考,词调共生,口头流传,有对子歌、田歌(又叫薅草歌)、灯歌、战歌(又叫打仗歌)、姐儿歌、号子歌、风俗歌以及抗日战争时期流传的《儿去当兵打日本》等。
对子歌,常在春节踩高跷、玩彩船时,男女对唱,时兴于解放前。
田歌,分阳锣鼓、闷锣鼓两种,统称薅草锣鼓。解放后,闷锣鼓很少传唱。
灯歌,是灯会歌谣。他花鼓调(八叉子、四六句)和部分小调。都有传唱。
战歌,解放前流行于上津、马安、马音、土门、安家等地。多是放牛娃在两山上对唱,唱之前,以喊号子挑战,对方也以号子应战,然后互唱战歌。谁对不上来或提不出新词就算败了,把牛赶走,胜者洋洋得意。
风俗歌,解放前流传有孝歌、送财神、哭嫁等。
[民调]郧西民讯分大调和小调。大调有“大开门”、“小开门”、“出调”、“排队”、“对口句”、“饮酒令”“要嫁妆”、“点将”、“迎宾”、“送宾”等,遇婚丧宾宴以唢呐独奏,流行于建国以前。小调又叫“过街调”,即民歌中“小调”。曲牌,多由唢呐吹奏伴以击乐,常用于迎亲、丧葬及灯会等出行队列。